close

神山岡仁波齊山(Mt. Kailash, 海跋6721m)

岡仁波齊山,為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,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,是恒河、印度河、布拉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。聖湖~瑪旁雍錯就在山的南邊。岡仁波齊山被印度教、藏傳佛教、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,四大宗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。

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"神靈之山",在梵文中意為"濕婆的天堂"(濕婆為印度教主神),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神(Shiva)的居所,世界的中心。相傳苯教發源於此山,耆那教認為此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,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,代表著無量幸福,也是密勒日巴戰勝苯教徒的地方。

為什麼要轉山?

藏族人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輪回之苦。如果想免除,有兩個辦法,其一修成佛,顯然是困難的,另外的辦法就是去轉山。藏傳佛教典籍中記載,轉山轉夠足夠的數量,就可以在死後免除六道輪回之苦。篤信佛教的藏族人堅信:轉山朝聖可洗盡前世今生的罪孽,最终脱出輪回。所以藏族人一生中一輩子最大的心願,就是能到神山岡仁波齊山--朝聖苦行轉山一圈。

為什麼在馬年轉山?

馬年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本命年,也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。藏族人相信馬年轉山一圈可消除500年的人間災禍,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,相當於其他年份轉13圈,且最為靈驗,於是每逢藏曆馬年,轉山的朝聖者就最多。




 


 

轉山路線

岡仁波齊山
轉山可分為內轉以及外轉兩種。轉山外轉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(順時針方向轉)。內轉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。
一般要外轉
13圈的信徒,才有資格進行內轉。
轉山的方式大致有步行、騎馬、磕長頭、騎牦牛等方式。步行轉山是最常見的,騎牦牛是最少見的,牦牛通常是作為馱運貨物使用,磕長頭是最虔誠的方式。 

岡仁波齊周圍共有5座寺廟,都是屬於葛舉派。三座位於外轉道上,分別是曲古寺(B)、止熱寺(遮熱普寺,C)、尊珠寺(尊最普寺,F)2座位於內轉路上,為色龍寺以及江札寺。

內轉路上所經第一座寺廟是江紮寺,這是直貢噶舉派的多傑增巴所建,是直貢噶舉的根據地。往西則到了色龍寺,繞過因揭陀山就到了直貢噶舉十三塔,塔中分別供著17位直貢法嗣的法體,自此再向前則回到起點。內圈還要經過兩座湖──小噶巴拉湖水呈白色,而噶瓦拉湖水則呈黑色。

外轉通常以位於岡仁波齊山腳下的塔欽(A點,又稱大金,海拔4675公尺)為出發點以及終點,全程約為52公里(另說56公里)。最高點為海拔5630公尺的卓瑪拉山口。

步行外轉一圈的時間大致可分為一天、二天以及二天半(或三天)的方式。




轉山第一天(塔欽A到止熱寺C)
從塔欽步行到止熱寺大約6~8小時,約20公里長,到達曲谷寺後沿著河岸(拉曲)走,難度不高。
轉山第二天(止熱寺C到尊珠寺F)
從止熱寺到尊珠寺大約也是20公里的路程,步行也是大約8小時,這段行程比較多上坡,會經過「死亡之地」以及「卓瑪拉山口」,卓瑪拉山口上下都是很陡的坡,得特別小心。可以在卓瑪拉山口用餐,過了卓瑪拉山口會抵達一個帳篷中繼站(E),也有供應食物。過了中繼站之後,便是輕鬆的緩下坡,也是沿這河岸(宗曲)走,直到尊珠寺(F)
轉山第三天(尊珠寺F到塔欽A)
從尊珠寺走回塔欽大概4小時的路程,平緩的健行路線,走出山口,豁然開朗,視野奇佳,可以眺望聖湖瑪旁雍錯以及納木那尼峰。

(參考網路資料)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z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